《深夜小狗神秘事件》引进出版 销量曾超《哈利·波特》
《深夜小狗神秘事件》出版的那一年,作者马克·哈登还是个不知名作家,只写过几本儿童小说。当时正在席卷欧美各大畅销榜单的,是《追风筝的人》和新一部《哈利·波特》。没有大肆宣传,只有读者的口口相传和文学大师们的激赏:伊恩·麦克尤恩、萨尔曼·拉什迪,普利策奖得主安·泰勒……出版九个月后,正是圣诞节前夕,竟奇迹般地超越了《哈利·波特》,登上了英国畅销书榜榜首。
迄今,《深夜小狗神秘事件》已被译成38种文字,全球销量超2000万册。同时,入选《卫报》“一生必读的100本书”,获得全球30多项文学大奖,又因其对特殊儿童阿弗内心精准的呈现,入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知学读物。
2013年,本书改编的同名舞台剧再次创造奇迹,从伦敦一家不知名的小剧场首演,到席卷整个欧美,场场一票难求,更获得了戏剧最高奖项“托尼奖”七项大奖。
2017年3月,新版《深夜小狗神秘事件》由新经典文化推出,并于4月20日在三里屯PageOne书店举办了新书分享会。活动现场邀请了清华大学心理发展指导中心讲师、注册心理师、知乎人气心理学写作者李松蔚,和「One•一个」、豆瓣网人气作者、《猫可以作证》的作者苏更生一起畅谈
一个孤独、游离的世界
阿弗,知道世界上所有国家及其首都的名称,知道7507以内的所有质数。喜欢质数和红色,讨厌黄色和褐色。不爱跟人说话,更不喜欢别人触碰自己。梦想是成为宇航员。
一个深夜,他发现邻家小狗威灵顿倒在了草坪上,胸口插着一把钢叉。他将它抱起,却被主人误认为是杀死小狗的凶手。阿弗决定独自侦破这起谋杀案,并将探案的过程写成一本书。
这个带有悬疑成分的故事,表面上是少年阿弗充满了奇思妙想和可爱碎碎念的脑洞世界,内核却是关于我们如何与他人、与世界、与自己相处这一永恒课题。
阿弗并不具备我们通常所说的“情商”,对他来说,解答复杂的数学题很容易,理解别人的想法却很难。他游离于世界、他人而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。而每个人内心,都有这样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角落;每个人心中都藏着这样一个怪孩子:孤独而敏感、骄傲又脆弱……
用“病人”的眼光看世界
《深夜小狗神秘事件》中的阿弗,实际上是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,这是自闭症谱系障碍里的一种亚型。作者的描写非常传神,但在李松蔚看来,这本书最难得的并不是这种精准的描绘,而是作者所使用的一种难能可贵的视角:他钻进了孩子的头脑中,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世界呈现出的另一番图景:那并不是一个病态的世界,只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。作者将所谓的“病人”与“正常人”完全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,甚至展现的是“病人”如何认识“正常人”。
在阿弗眼里,人是一种很难懂的生物:一个字不说就可以表达很多种意思;说话的时候经常使用一些隐喻,一个词就能表达多种含义。而在他的世界里,非黑即白、非此即彼,凡事都应该有条理、有逻辑,成人世界的复杂、多变他永远无法理解。
在他的世界里,我们才是异类。
按照通常的标准,阿弗是个有问题的孩子,我们是正常人。然而换个视角,他人眼中的我们,我们眼中的他人,就都是正常的吗?
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别人眼中的怪癖或者问题,都有那么一些时刻觉得与周围格格不入,害怕陌生人,无法理解很多“理所当然”的规则,别人眼中一件小事你却需要鼓足勇气。我们都有可能变成他人眼中的异类,又会不经意间将他人视为异类。其实,世界就是“不同的人和人在彼此适应而已”。
“有点怪也没关系”
在经常需要独自写作的苏更生看来,与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,适当的孤独状态是保持独立思考所必需的,所以她特别能够在阿弗的世界中找到共鸣。
在她看来,阿弗并不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,他就是与别人有点不一样,但依然是个特别又聪明的孩子。他记忆力超群,有很多奇思妙想,在他身上还有一些可爱的“怪癖”,比如喜欢质数和红色,比如,早上连续看到四辆红车是好日,连续四辆黄车是凶日,遇到凶日的时候,就不跟任何人说话,独自坐着看书,不吃早餐,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。这些都会让我们觉得会心一笑。
阿弗看着是个怪孩子,但和我们需要面对的境况也没什么差别。在我们内心,都会愿意相信自己的正确,我就算与你们不一样,又有什么关系呢?
另外,作者这种精准、高超的写作方式也让同为写作者的苏更生深有感触。这本书不说教,也不判断对错,只是呈现。所以有人读到悲伤,有人觉得有趣。有人觉得故事的结尾令人忧伤,也有人觉得那是个美满的结局。这正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魅力。